Skip to content

太27 跟随主的绊脚石是什么part1_0220

无法跟随主的原因_part1

2025/2/20


今日经文:马太福音 8:18-22

[!bible]+ Matthew 8:18-22 - CUNPS 18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 19 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20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21 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22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前言

我们还记得在登山宝训的结束的时候,圣经上是这样说的:“‪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太 7:28-29)”。因为所有的人听到了一场完全颠覆人生观的讲道,他们虽然不知道耶稣的权柄从哪里来,但是无疑他们都感受到了祂话语中的能力。无论是从祂讲论的方式上,仿佛真理就是从祂的口而出,并不用引用名人的话语;还是从祂讲论的内容上,将神的道重新擦亮,去掉那些人凭着私意加在上面的解释。这两个方面都显明了祂真理方面的权柄,这正是马太福音的主旨,彰显耶稣的权能,证明祂弥赛亚的身份。一如在弥迦书5 章 4 节所说的,耶稣要牧羊祂的羊群,祂的牧养当然要包含教义的牧养,知识的牧养。人的内心受到人的观念约束,人的观念被人的知识——包括对神的知识所影响和塑造。

然后紧接着,马太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耶稣的能力,就是祂的君王凭据来自于祂施展的超自然的行为。祂有医治肉体疾病的能力:洁净了长大麻风的人,隔空医治了百夫长仆人的瘫痪病,治好了彼得岳母的高烧(8:1-15),开了瞎子的眼睛(9:27-29);祂有赶鬼的能力(8:16,28-32),开了哑巴的口(9:32-33);祂能够胜过大自然(8:23-27);祂拥有赦免罪的能力(9:1-6);最后,祂有战胜死亡的能力(9:18-25)。透过以上的十个神迹,让我们看到了弥赛亚的应验,从各个角度将旧约关于弥赛亚的信息一一的应验。主耶稣自己引用过,以赛亚书 35:5,当瞎子的眼睛能看见、聋子的耳朵能听见、瘸子像鹿一样跳跃、哑巴的口开声歌唱的时候,就是弥赛亚到来的时候。圣经的话语真的是非常的贴切和美妙,你能想象出瘸子不仅能跳跃,还要像鹿那样跳跃吗?我们知道他们的心必然欢快如寻找到溪水的鹿,又如脱离了猎户的鹿,像脱离捕鸟人的鸟那样欢呼雀跃。这些能力显明了耶稣的神性,祂就是那位永生神的儿子,是基督。

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话语,再加上行出了这些超自然的行为,那么人们会蜂拥而至,向他屈膝敬拜吗?我们预想的结果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在马太福音我们看到耶稣为了不信的耶路撒冷哭泣,为了不信的哥拉汛和迦百农忧伤,责备他们甚至超过所多玛和蛾摩拉,而这两座城是被神从天上降下硫磺与火毁灭的。迦百农如今在哪里呢?这座曾经被称为“祂的城”的地方,已经成了考古遗址,没有人居住在那里,只剩下一堆古老的房子供人参观。‪在约翰福音‬6:66,就在耶稣宣告祂是生命的粮之后,人们的反应是:“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他们选择离开,就在亲眼目睹神迹之后,他们选择退出,就像今天经文所提到的两个人,加上平行经文(路 9:57-62)提到的第三个人,他们三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或者借口,不能被主所接纳,也不愿意接受主。这让我们看到了主拣选的权柄,祂知道万人的心,祂知道谁是天父所预定的人。但是透过这三个人,好让我们知道,人被拦阻无法进入平安的道路的原因,让我们知道神的拣选是公义和公平的。

无法跟随主的原因

主耶稣基督行的这些神迹,从肉体的疾病开始,到赶鬼,到掌管大自然,到祂将死人复活,我们看到马太给的顺序是从基础的,到更大范围,更大能力的神迹。主的权能不只是解决问题,我们在上一周看到,身体的疾病是因为罪引入的,但主能做的不仅仅是治好外面的,祂能够解决罪。祂把鬼从人的身体里面赶出去的时候,彰显了祂对于看不见的势力也有绝对的权柄。在后面我们要看到的马太福音第9章开头所记载的神迹,祂首先做的不是让这个人站起来,因为祂知道这个人更需要的是内心的罪得到赦免,所以这里祂施行了两个神迹,而不是一个。当然,整卷马太福音的高潮,是基督从死里复活,祂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罪,解决了祂在世间这一段时间能够接触到的人,而是彻底地推翻了罪和死亡的王座,它们从天上坠落下来了,再也没有能力翻身,主在太28:18节宣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已经赐给我了,是全部的权柄,这是祂君王荣耀的时刻,等不多时,祂会在这大荣耀里再一次来到我们这里,那一次,祂要收回所有的慈爱,凡是属于祂的,都会跟随这慈爱的牵引回到祂的家里,不属于祂的,都要丢进黑暗中,那里的火是不灭的,那里的虫是不死的。

主耶稣基督展现的大能,是对那个时代人的恩典,同时也定了那个世代的罪。我们看到施洗约翰曾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马太福音 3:11 和合本 ) 祂的神迹就是祂有权柄和能力,以及意愿这样做了。用圣灵与火给他们施洗,圣灵的洗我们已经在五旬节降下圣灵以及之后圣灵的工作里面看到了,我们每一个人也都需要受圣灵的洗,这不是说让我们再一次经历仪式,而是要我们有真悔改,从主那里领受真信心,成为重生的人。那么用火施洗是什么意思呢?有解释说,当五旬节圣灵降下的时候,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使徒行传 2:3 和合本 ),但这里有两点不是很好理解,一个是当时的情景的描写来看,并不像一场火灾,或者森林大火那样,更像是一个突然发出大声音的描写,众人听见就跑来聚集,而不是众人看到火光赶来救火,在之后圣灵的工作里面,我们也没有再看到类似的描述,这是其一,更好的理解是当时那一次是圣灵按自己的意思设定的彰显形式,之后每一次都有不同,但都是按着圣灵自己的意思;其二是从马太福音相关上下文来看,前后都是写不听从神的后果是要丢尽火里,从排比的角度来看,更倾向的解释是,这三段是在描写同一件事情,就是劝他们悔改,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施洗约翰不会审判他们,但那后面来的,比他更大,要施行审判,相信祂的,就保留果树,就用圣灵给他们施洗,就留在仓里;不信的,就砍下来丢进火力,用火施洗,用火烧尽了。

所以,当主耶稣行出来这些神迹的时候,祂身边的人很多,但是相信的不多,坚信的更少。这并不意外,毕竟这个世界从亚当堕落之后,就再也看不清那个荣耀了,所有的人都被罪弄瞎了双眼、堵住了耳朵,更悲惨的是,我们的心变成了石头做的,虽然肉体的心不停的跳动,但这仿佛只是神让我们知道一颗真实的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属灵的心是一动不肯动的。如果没有一个超自然的能力,我们自身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是不会主动变成另一件柔软的物品的。河床边的鹅卵石,看似是柔和的,但是当大卫用它来当做机弦发射的子弹的时候,它直接嵌入了歌利亚的额头。当耶稣行了我们上周看到的三个神迹之后,第一个麻风病人不听从耶稣的指示,让神的荣耀没有得到合主心意的见证;彼得的岳母起来服侍祂。我们应该听从主的指示,我们被医治之后,要有好的见证,不是到处宣扬自己的改变有多么的大,而是让其他人看到之后,做好预备,就像彼得奉主的名要求的那样,“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我们也要起来服侍主,我们本应该如此做。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经文所提到的几个人。这同样彰显了主耶稣基督作为君王的权柄,君王不总是给予,他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去拒绝一个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说不的习惯,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高贵身份认知的缺失,当我们凭着主给的信心对很多事情说“不”的时候,就会像耶稣那样,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拒绝自己所不愿意的。对于主来说,祂想要的就是真心爱神的人,因为在祂的视线里,只能看到“尽心尽意尽性尽力爱神的人”。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看看这三个人,为什么不能被主所接受。在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到,马太将这个对话的时间提前了,他不是特别在意时间的顺序,对我们来说,可能在看到主所行的神迹之后,看到这三个人的出现,是十分恰当的,因为我们并不能够认为自己在看到主的大能之后,凭着一时的冲动而归向主。那不过是肾上腺素,是血压的波动,而这些很快就会恢复正常,马太就是要这种效果,他看到我们血气上涌的时候,泼下来一顿冷水,让我们想清楚了再回答,是不是真的要跟着主走这条窄路。要向自己的心田挖掘至少三次,看看自己下面是好土壤,还是坚硬的石头。我们的心如果不从石头改良成为柔软的沃土,是不能支撑到结实100 倍、60 倍、30 倍的。

第一个人,是一个文士,我们看 19 节: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路加福音也是相同的论述,看来他确实是来到主耶稣基督面前,提出了这个要求。你会说,这很好啊,这个人有这样的心志,主一定会喜悦他,接纳他,因为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见不到这样的人,见到一个就觉得希奇,巴不得他立即在福音单张上面签字,或者跟我们做一个决志祷告,最好三个月内就能受洗。但是耶稣的回答,却不是这样,20 节: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耶稣拒绝了他,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原因,但我想这个人听了之后就会明白,主不需要他这样的人跟随自己。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查其中的原因,这里面是有丰富的内涵的,但我们不能随意解经,这句话本身,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思想“为什么主耶稣会拒绝这个主动要跟随祂的人?”这个问题,我想马太在这里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我们在思想之后,所得的结论就会联想和应用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我们今天的委身,是主耶稣所喜悦的吗?这里有个强烈的对比,狐狸是野地里的动物,但是它有自己的洞,有自己安家立命的巢穴;飞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但是它们会筑巢搭窝,在那里躲避风雨,生儿育女。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但是重点是对比,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对比的是身份和生活的习惯。这里是主第一次称自己为人子,祂最经常用这个称呼,祂的谦卑体现在方方面面,祂喜欢自称人子,从祂对门徒的教导能看到原因,在马太福音 23 章,主要求门徒不要接受拉比的称呼,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夫子,只有一位是师父,对祂来说,只有一位是配得荣耀的。人子是谦卑的称号,但圣经里给了这个称号尊荣,我们看到在但以理书中: ‪(但以理书‬7:13-14 和合本)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 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 得了权柄、荣耀、国度, 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这位神所喜悦的人子,现在没有枕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是和人相比,就是连野地里的狐狸和天空中的飞鸟也比不上,那么这个文士所要求的,他恐怕是不明白要付出什么代价的。就像雅各和约翰的母亲为他们求坐在主宝座的左边和右边的时候,主问他们的那样: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文士在当时的社会是上流人士,他们到处被尊崇,他们是拉比,是师尊,是坐在首位上的。我想,耶稣没有问上面的那个问题,而是直接向他说出拒绝的话,是因为耶稣是知道人心的,耶稣是认识人的。就像祂还没见到拿但业,就知道他是一个真以色列人一样。祂一定也认识这位文士,所以祂才会这样说,虽然话语不是很直白的拒绝,但从后面没有下文来看,这位文士显然是收回了自己发出的请求。一个暗示,就让他明白了,跟从耶稣意味着抛弃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身份?他要跟从的主,就是他现在还没有承认为主,所称为“拉比”的这个人,是自称人子的,祂并非出身高贵的人,也有真谦卑的态度,如果跟从耶稣,就要抛弃自己的过去在人面前的一切尊贵地位;收入?没有,耶稣纳税的钱还是让彼得现场去从钓上来的鱼口中得到的,但是文士一年的收入是普通人的 4 倍之多,如果他跟从了主,就要抛弃这些财富;前途呢?当我们看到全部的福音书,就知道在这个对话发生的时候,是在祂第二次预言自己要被长老、祭司长、文士弃绝,并且被杀,三日后复活。他明白自己舍弃掉的,不仅是自己的地位、财富、前途,还要和自己现在所处的阶层为敌,人往往可以接受自己变差,但是不能接受以前比自己差或者和自己一样的人骑在自己的头上。这就是全部,我们并非任意扩展了这个故事,而是跟随着主的暗示,看到了祂是要我们去思想,我们是否撇下了一切,与之前的“我们”为敌了呢?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委身,并且被基督所接受的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人认定自己是什么身份,就会做出和什么身份相宜的事情。如果我现在所做的和委身之前没有什么本质的转变,我还是该娱乐的娱乐,虽然神没有剥夺我们的娱乐,但是我们却将主日的时间,用于娱乐;如果我还是像之前那样沉迷在游戏、酒精、电视节目之中,那么我并没有真实的委身;如果我还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或者将自己的所得认为全部都是自己的功劳,并不将神所应当得到的献给祂,也不将财富用于天国的事业,那么主就会对我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所以,盲目的认为自己愿意委身,更加盲目的认为主悦纳自己现在的委身,是危险的,很可能你所在的那条船的船尾,并没有躺着主耶稣基督,到风浪甚急的时候,并不能呼求“主啊,救我,我要丧命了,你难道不管吗?”要做好思想准备,要逐一的检查自己是否有改变,有向主对齐,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主向我们自己对齐。当我们与主相背离的时候,祂的恩典是无法向我们输送的。这件事情也同时向我们宣告了两点:第一,不是人们拣选了主,而是主拣选了人们;第二,主并不是拒绝寻找祂的人,因为祂曾说,你们寻找,就必寻见,而是让人明白,只有凭着信心这个器皿才能接纳主的遮盖,没有任何其他的途径。

首先来看第一点,不是人拣选了主,而是主拣选了人。在拣选这件事情上,惟独神是在起作用的,祂拥有绝对的主权和自由。祂乐意恩待谁就恩待谁,祂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祂按着自己的定旨,已经完成了生命册的编写,不会有改变,不会有偏斜。所以当有人计划着自己退休之后再信主,想象着自己临终之时再信主,或者认为自己现在要顾着赚钱,等赚多几年就信主——当这些人这样想的时候,并没有把神当神,而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主宰,这是十分可笑、可悲和可怜的,如果不是神开启这个工作,就没有人能够开启。我之前看到过一本信仰的传记,是林语堂写自己的精神探索之路,叫《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这本书写了他上天入地,从儒家到哲学,从国内到国外,从年少到年老,但是通篇下来,没有看到他对基督的归信,只是在讲述他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真正的信仰的。恕我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基督徒,他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找到了那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并为此欢喜雀跃,但是他却忽略了在一旁站立着的、让这颗宝石发出光芒的主耶稣,保罗告诉雅典人,“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使徒行传‬17:27 ),不需要上天入地,不需要揣摩而得,只要我们谦卑下来,低下我们的头去寻找,就会发现那扇小门在等待着我们进入。当耶稣看到撒该的时候,叫他从树上快下来(路 19:5),你不能让耶稣这位尊贵的主抬起头来和你说话,只有从骄傲的高处下来的时候,主才会进入到你的家中。

最后来看第二点,主这样对文士说,并不是在拒绝他,而是在考验他,但是这节经文中的这个人,好像并没有通过这场考验。主对文士并没有什么偏见,也不是将这个群体拒绝在了天国的门外。我们看其他的例子,当耶稣死后,埋葬祂的是两个敬虔的人,而他们正是和文士一样的阶层,他们是官员,是法利赛人。‪约翰福音‬19:38-39记载了他们的爱心、忠心和勇气:“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之前是怕犹太人的,主知道他们的害怕,但仍然接纳了他们。现在他们的主被杀害了,他们反而不怕了,让我们从这里看出来他们是通过了这场考验的,在那个光景中,主所爱的人四散,爱主的人在哭泣,但是有两个之前没有表明自己基督徒身份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敢于埋葬主的身体,不怕同时得罪统治者和民族主义者,这是神所看重的人才会有的样子,他们并非没有犹豫过,他们之前的退缩更显出了之后勇气的可贵。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拦阻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我们没有清晰的思考代价,没有思考代价就意味着不明白这条路的艰难,不明白这条路是一条窄路,是要喝主所喝的杯、受主所受的洗的路。我们用主耶稣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特别恰当的一段教导: ‪路加福音‬14:25-28 和合本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

请大家一起低头,我来做一个回应的祷告,当我们一同低头祷告的时候,请一起计算花费,并且对比现在自己是否有亏欠,就是所当花的,并没有摆上,求主怜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