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8 中文
March 8¶
今日读经:
- 民数记 13:1–14:45
- 诗篇 31:19-24
- 箴言 11:15
- 马可福音 10:32-52
注解:
民数记 13:1 耶和华晓谕摩西。 根据申命记1:22,23,百姓在摩西挑战他们去占领那地后,首先请求派遣探子。在此,耶和华确认了百姓的愿望,并命令摩西派遣他们。
诗篇 31:23 爱耶和华。 圣经中的爱包括态度的回应和实际的顺服(参见申6:4,5;10:12;约14:15,21;15:10;约二6)。赏赐与报应的保证是圣经的格言(例如,申7:9,10)。
马可福音 10:45 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 耶稣是仆人式领导的最高典范(参见约13:13–15)。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6)放弃了祂的特权(腓2:5–8),并以无私的牺牲服事他人。为多人作赎价。 “赎价”指为释放奴隶或囚犯所付的代价;“为”意为“代替”。基督为那些信靠祂的人代死,是圣经中最荣耀、蒙福的真理(参见罗8:1–3;林前6:20;加3:13;4:5;弗1:7;多2:14;彼前1:18,19)。赎价并非付给撒但,正如一些错误的赎罪论所教导的。圣经将撒但描述为要被击败的仇敌,而非需要安抚的统治者。赎价是付给神,以满足祂对罪的公义和圣怒。在付赎价时,基督“亲身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2:24)。
第八天:如果探子的报告是真实的,为什么它被称为“恶信”?
探子被特别召去探索神应许给以色列的地。这次探索为摩西提供了征服那地的重要信息。虽然那地确实流奶与蜜,但“亚衲族的后裔”也在希伯仑的坚固城中(民13:22)。亚衲可能是亚希幔、示筛和挞买的祖先。他们以身高和力量著称(申2:21;9:2)。“那地的民……强壮”(28节),强壮到无法被征服(31节)。“巨人”在那地(33节)。该词在创世记6:4中用于描述洪水前住在地上的强壮之人。亚衲的后裔被夸张地比作这些巨人,导致探子在他们面前自视为蚱蜢。
在30节,迦勒同意其他探子的报告,但呼吁百姓上去占领那地,因为他知道在神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战胜强敌。十位探子的报告是恶信,因为它夸大了那地居民的危险,试图激起并灌输恐惧给以色列人,最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他们对神及其应许的无信心态度(32节)。结果“全会众……哭号”(14:1)并“发怨言”,甚至希望自己死在埃及或旷野(2节)。这“恶信”使他们准备“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4节)。
From The MacArthur Daily Bible Copyright © 2003. Used by permission of Thomas Nelson Bibles, a division of Thomas Nelson, Inc, Nashville, TN 37214, www.thomasnelson.com.
Addition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