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5-04-11 中文

4月11日

今日读经:

  • 约书亚记 11:1–12:24
  • 诗篇 44:4-19
  • 箴言 14:1-2
  • 路加福音 10:25-42

注解:

约书亚记 11:18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久。 征服迦南大约用了7年时间。只有基遍人不战而降(第19节)。

约书亚记 11:20 是耶和华使他们心里刚硬。 神使迦南人的心刚硬,去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借以色列人作为祂审判的器皿来毁灭他们。他们故意拒绝真神,因而犯下大恶,不配留在那地上,如同口中所吐的污秽(利18:24, 25)。

约书亚记 11:21 亚衲族人。 居住在约书亚已征服的南方地区的敌人。他们是亚衲(意为"长颈")的后裔,与那些使以色列探子自觉如蚱蜢般渺小的巨人有关(民13:28-33)。他们的领土后来赐给了迦勒,作为他忠心的奖赏(14:6-15)。

路加福音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上好的福分。 耶稣不是在说要上几道菜。必需的那一件事是马利亚所体现的,即敬拜和默想的态度,用开放的心思聆听耶稣的话语。


第11天:如果我们要爱邻舍,谁是我们的邻舍?

在路加福音10:25中询问耶稣"当怎样行才可以承受永生"的律法师对诫命相当熟悉。但当他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时,经文告诉我们他是"要显明自己有理"(第29节)。这揭示了此人自以为义的品性,以及他想要试探基督的意图。

文士和法利赛人普遍认为,一个人的邻舍仅限于义人。按照他们的观点,恶人——包括罪大恶极之人(如税吏和妓女)、外邦人,尤其是撒玛利亚人——都应当被憎恨,因为他们是神的敌人。他们引用诗篇139:21-22来证明自己的立场。正如那段经文所暗示的,恨恶邪恶是爱慕公义的自然结果。但真正义人对罪人的"恨"并非恶意的敌对。这是对一切卑劣和败坏之事的公义憎恶——而非对个人怀有恶毒、私人的厌恶。敬虔的恨是以破碎的心为罪人的境况悲伤为特征的。而且正如耶稣在此处和其他地方所教导的(6:27-36;太5:44-48),这种恨也被真诚的爱所调和。法利赛人将对恶人的敌意提升为美德,实际上废除了第二条大诫命。耶稣对这位律法师的回答,摧毁了法利赛式为恨敌寻找借口的理由。

耶稣将利未人(一个在圣殿工作协助祭司的宗教人士)与被藐视的撒玛利亚人(救助受伤者的人)进行对比,扭转了律法师最初的问题(第29节)。律法师假设是由他人来证明自己是他的邻舍。耶稣的回答清楚表明,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邻舍——尤其是对那些有需要的人。

From The MacArthur Daily Bible Copyright © 2003. Used by permission of Thomas Nelson Bibles, a division of Thomas Nelson, Inc, Nashville, TN 37214, www.thomasnelson.com.

Addition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