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5-04-24 中文

4月24日

今日读经:

  • 士师记 13:1–14:20
  • 诗篇 50:16-23
  • 箴言 14:29-30
  • 路加福音 17:20-37

注解:

士师记 13:5 拿细耳人。 这个词源自希伯来文"分别"之意。关于拿细耳人严格的限制,如这里参孙的例子,参见民数记6:1-8。神给了三个限制:不喝酒(第3、4节),不用剃头刀剃头(第5节),不接触死尸而使自己玷污(第6节)。这些外在行为表明内心对神的奉献。

士师记 14:1-4 她在我眼中看为好。 非利士人不属于以色列人被明确禁止与之通婚的迦南七族。尽管如此,参孙的选择是极其软弱的。参孙在此犯罪,但神是主权的,能够转变局势来成就祂的旨意(14:4)。祂并非无计可施,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对抗邪恶的非利士人,并恩慈地帮助祂的百姓。祂不是通过军队,而是通过一个人的奇妙能力来实现对这些人的毁灭。

路加福音 17:20 神的国几时来到。 他们可能是嘲弄地问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已经认定祂不是弥赛亚。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法利赛人相信弥赛亚的胜利会立即到来。他们期待祂来推翻罗马,建立千年国度。基督的计划完全不同。祂开创了一个时代,在这时代中,神的国通过对救主的信心在人心中的掌权而彰显(第21节;参见罗马书14:17)。这国度既不局限于特定地理位置,也不为人眼所见。它会安静地、不可见地到来,没有通常与君王到来相关的排场和华丽。耶稣并不是说旧约中关于地上国度的应许因此被废除。相反,那地上、可见的国度彰显还未到来(启示录20:1-6)。

路加福音 17:22 日子将到。 这引入了一段简短的讲论,与马太福音24和25章的橄榄山讲论有些相似之处。你们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即,渴望祂实体的同在。这表明对祂再来整顿一切的渴望(参见启示录6:9-11;22:20)。


第二十四天:对于那些声称路加的神学和保罗的神学之间有很大差距的人,我们该如何回应?

尽管路加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都更突出福音邀请的普世范围,但有些人质疑为何保罗的同伴在解释救恩过程时很少使用保罗的语言。然而,词汇的差异并不一定意味着思想或基本神学的差异。

路加当然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和谨慎的思想家。在写福音书时,他小心不将保罗式的语言插入福音记载中。路加记载的神学与保罗的完全平行。路加反复叙述外邦人、撒玛利亚人和其他在耶稣眼中蒙恩的被弃绝者的故事。这种强调不仅记录了耶稣的吸引力,也恰恰是我们从"外邦人的使徒"(罗马书11:13)的亲密伙伴那里所期待的。

这种平行关系的一个有力例证涉及路加对保罗教义核心——因信称义的处理。路加在他福音书中讲述的许多事件和比喻中强调并说明了因信称义。例如,法利赛人和税吏的记载(18:9-14),浪子的熟悉故事(15:11-32),在西门家中的事件(7:36-50),以及撒该的得救(19:1-10),都证明耶稣在保罗写作之前很久就教导因信称义的道理。